乌鸫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欧洲、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世界性鸟儿,在我国也很常见,许多地区都有分布。乌鸫其貌不扬,颜值不高,且胆小神经质,爱撞笼反生,素有“养不熟的白眼狼”之说。但乌鸫又是古今中外,深受大家喜爱的鸟儿。从春秋早期至清朝中叶,乌鸫一直和八哥一样,是我国古人经常饲养的笼鸟,特别是在南方地区甚为流行。而在国外,人们也非常喜欢乌鸫,称它是高雅的乐者,瑞典王国直接将乌鸫立为国鸟,可见对乌鸫的喜爱程度有多高。
乌鸫是深受古今中外人们喜爱的黑鸟
大家之所以这么喜欢乌鸫,是因为它是一个实力派,鸟界的歌唱高手。乌鸫不仅自身鸣叫水平一流,更令人称道的是它学舌的能力,有人说它可以学会超过100多种鸟叫声音,所以又叫百舌鸟。在冬天或春天的早晨,人们经常会听见附近的小树林里,各种鸟叫声此起彼伏,可谓百鸟争鸣。可走近了,才发现原来只有一只黑鸟,在树梢上放声歌唱,将各种鸟儿的叫声学得惟妙惟肖。这就是乌鸫学舌的能力,足以乱真。
乌鸫就是这样一种因唱歌而出名的鸟儿,大家养乌鸫也正是为了听它唱歌。乌鸫的鸣叫,以换羽期为分界线,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。每年的夏秋之际,乌鸫开始褪去上一年的旧羽毛,逐渐换上崭新的新羽毛,这一时期我们称为换羽期,时间大致为8-10月,根据个体不同,有早有晚。在换羽期,乌鸫是停口不叫的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歇口期。到了深秋,乌鸫基本都已经换上了新衣,然后重新开口鸣唱,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春夏季。特别是冬季和春季,乌鸫非常爱叫,这一阶段我们称为鸣唱期。到了第二年夏季,又逐渐进入换羽期,开始歇口不叫,等换上新羽毛再次鸣叫,这就是乌鸫鸣唱的季节性特点。
每年冬季至来年春季为乌鸫鸣唱期
现在的时间,也已经到了秋末冬初,大家养的乌鸫,基本也都纷纷一展歌喉,重新进入了鸣唱活跃的阶段。但在头条和火山小视频上,都有不少朋友给鸫龟先生留言,询问自己养的乌鸫为何还不叫。造成乌鸫不爱叫的原因有多种,如养的是生鸟,或养功不到位,造成营养不良等。但最大的可能,是这些朋友养了一只母鸟。乌鸫这种鸟,只有公鸟才爱叫,母鸟虽然也会小叫,但不爱叫,且声音多单调,最常见的声音是“喳喳”或“啾啾”叫两声。
虽然鸫龟先生认为,已经换上新羽毛的乌鸫,公母是非常好分辨的,但实际看起来,还真不是这么回事,很多朋友还是经常搞错,养了只母鸟。鸫龟先生以自己所养的乌鸫小黑为例,简单分析下如何区分换羽后的乌鸫公母问题,供有此困惑的朋友们参考。
孔雀开屏,多数情况下是为吸引异性
自然界中的鸟儿,求偶方式多种多样。有的靠展示自己优美的羽毛来吸引异性(如孔雀开屏),有的靠优美的舞姿来打动对方(如极乐鸟),而土豪鸟则通过建筑雄伟的豪宅来求偶(如园丁鸟)。乌鸫和这些鸟不同,它平平常常,既没有华丽的羽毛,也不会什么舞蹈,也没有房子。乌鸫的求偶方式,就是靠自己的才华。在早春季节,乌鸫公鸟会通过婉转多变、优美动听的鸣叫,来获得雌鸟的青睐。
只有唱歌动听的公乌鸫才有机会组建家庭
因此,自然界中乌鸫的鸣叫,实际是一种求偶行为。只有营养充足、吃饱喝足,才有心情一展歌喉。否则生存就是第一位的,主要的能量将用来果腹,而不是唱歌。也就是说,笼养乌鸫是否爱鸣叫,也和营养是否充足有关,营养不良,也是不爱叫的。鸫龟先生饲养的小黑,在去年春节期间,吃了一段时间的鸡饲料,就不如它吃八哥料时爱叫,后来重新换回八哥料,又爱叫了。这是鸡饲料过素,营养不够的原因。在鸣叫期,需要增加营养,多喂些虫子、鱼虾等营养丰富的食物,有助于促进乌鸫鸣叫。
3、环境不安全
乌鸫生性胆小神经质,对稳定的环境依赖较强。如果是在陌生的环境,干扰因素过多,比如人来人往等,可能就会受到惊吓,自然也就没有了鸣叫的欲望。环境安全,心情舒畅了,乌鸫才更愿意鸣叫。
4、养的是母鸟
在排除了生鸟、营养不良或环境不适等原因后,如果你养的乌鸫,在换完羽毛后,还不开口鸣叫,那么十有八九是只母鸟。与公鸟相比,虽然乌鸫母鸟也会小叫,但是并不爱叫,音调通常单调,没有公鸟叫声那么丰富。到了冬季或春季以后,母鸟也不会大叫。
母乌鸫脑袋小,头更圆,后脑勺更圆润,无尖锐感
注意以上特点的区分,均是针对乌鸫羽毛收紧的情况下的,由于鸟的羽毛收放自如,在羽毛蓬松状态下,区分不明显。
(2)嘴部特点
区分嘴部的核心要点是形状、颜色和鼻梁,具体区分方法为:
①看嘴部形状。公鸟的嘴巴形状直,且比母鸟稍长;母鸟嘴巴看起来稍短些,且前端弯曲较明显,嘴弓比公鸟突出。当然,虽然公母在嘴部形状上有差别,但总体区别不是特别明显,我们还是要从颜色和鼻梁上综合考虑更为稳妥。
公鸟眼睛大而圆鼓,外凸感非常强,黄色眼圈非常明显
眼睛区分的核心要点是大小、是否外凸及眼圈。说实话,在雏鸟阶段,公母乌鸫眼睛不太好分辨,相似度比较高。但到了换羽以后,公母的区别就非常明显了。乌鸫公鸟的眼睛大而圆,两只眼睛都向外凸出,鼓鼓的,像要爆出来一般;而母鸟的眼睛相对较小,有秀气感,外凸不明显。二者的眼圈区别也明显,公鸟眼圈为橙黄色,看起来萌萌的;母鸟虽然也有眼圈,但没有公鸟那么明显,眼皮颜色偏淡黄,没有公鸟那么鲜艳。
母鸟羽毛无金属光泽,腹部和背部羽毛为棕色或褐色
3、腿脚特征
乌鸫公鸟和母鸟的腿脚,在长短和颜色上都有区别,但更显著的特点是看在鸟杠上的站姿。公鸟的腿比母鸟稍长,颜色更黑,为亮黑色。而母鸟腿部稍短,颜色多为褐色。脚底板的肉色也有区别,公鸟的脚底板是黄色的,而母鸟颜色偏灰白。公母更明显的区别,还是看它们站杠的姿势。公鸟在杠上站立时有挺拔感,腿与杠之间是接近直立状态;而母鸟在杠上站立时,喜欢半蹲或趴着,腿与杠之间的角度倾斜明显。
网友“大大买麦”养了一年多不叫的乌鸫
这只乌鸫头是平的,眼睛大而鼓,眼圈是黄的,嘴也非常鲜艳,鼻梁高耸,羽毛有金属光泽,体型也是修长的。大家说这是只公鸟还是母鸟?我相信,很多人一定会说是公的,因为它有太多符合公鸟的外表特征了。当时的情况也正是如此,看到这只乌鸫图片的人,绝大多数都说这是一只公鸟,鸫龟先生当时也是这么认为的。于是纷纷给他分析不叫的原因,例如“还没有上性,多喂喂虫子,增加营养”、“氛围不好,要多遛遛鸟”、“小时候没压好口”等等。然而,过了三个月,网友说他的乌鸫已经放生了,因为:它下蛋了!下蛋了!下蛋了!好吧,鸫龟先生承认被惊到了,这只“公鸟”竟然下蛋了!
雏鸟期越早小叫,鸣叫潜质越好
(2)从鸣叫的声音特点判断。
在未换羽毛的雏鸟期,公鸟和母鸟都会小叫,但声音不同。公鸟的叫声更为低沉沙哑,而母鸟声音更为尖细、圆润。换羽毛后,公鸟开始有意识的学习不同声音,花叫声越来越好。而母鸟,仍然多数时候,只是偶尔“喳喳”或“啾啾”叫两声。
综上所述,对于绝大部分乌鸫,通过比较外表的不同,是可以做出公母区分的。但由于有些乌鸫是母鸟公相,有些则是公鸟母相,此时需要通过乌鸫鸣叫的声音来进行判断。爱叫的是公鸟,不爱叫的是母鸟。具体来说,在排除了生鸟和养功原因外:
(1)外表符合公鸟特征,且爱叫、爱花叫的,可以确定为公乌鸫。
(2)外表为公鸟特征,但不爱叫、不会花叫的,可认为是只母鸟。
(3)外表为母鸟特征,但爱叫、会花叫的,实际是公鸟。
也就是说,当我们所养的乌鸫,在外表上和鸣叫声特点上,都符合公鸟特征的话,这是最好的,可以确认为公鸟。如果外表与鸣叫特点不一致,产生了冲突,那么应该以听鸟鸣叫声为主进行判断。听叫声比单纯依靠外表来区分,更为靠谱。
四、结语每年的秋末冬初,笼养的宠物鸟乌鸫,陆续度过换羽期,重新开始了鸣叫期,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夏季。如果所养的乌鸫,此时还不爱叫,在排除生鸟和饲养不当等原因后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养了一只母鸟。虽然乌鸫母鸟也会叫,但与公鸟相比,非常不爱叫。
对于大部分乌鸫而言,通过比较头部、羽毛、体型等外表的不同,是可以很快区分出公母的。但外表确实存在一定的迷惑性,有些鸟是母鸟公相,有些则是公鸟母相。这时需要通过听鸟叫来判断,公鸟开叫的早,叫的勤,每天基本在固定时间鸣叫。而母鸟基本不叫,属于偶尔鸣叫型。也就是说,不管外表如何,可以认为,只有爱叫的才是乌鸫公鸟。
【鸫龟先生说明】:本文为鸫龟先生个人理解,如有不当之处,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。鸫龟先生,解说不一样的养龟、养鱼和养鸟之法,领悟简单、自然、快乐养宠之道,欢迎关注。
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,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,未作人工编辑处理,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有涉嫌版权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:xsd1821@163.com 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