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非洲广袤大草原上,生活着一种体长约90厘米,身高约30厘米的鼬科野生动物。其体型似狗獾,四肢短小,头部宽阔、平整,后背及头顶覆盖灰白色的毛,模样看起来有点呆萌可爱。因善于捣毁蜂巢、喜食蜂蜜,由此被称为蜜獾。
那么如此胆小的乌鸫,为何会去攻击人呢?难道它真的像蜜獾那样,是鸟中“平头哥”?事实并非如此。乌鸫攻击人确实存在,但它和蜜獾不同,并没有普遍性,将其称为“平头哥”实际是一种不了解真相的污名化。乌鸫攻击人的真实原因,其实更令我们钦佩。今天就来谈谈这方面的问题,供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。
一、乌鸫为何被称为鸟中“平头哥”?“平头哥”本是蜜獾的外号,那为何看起来胆小的乌鸫,也能有这称号呢?这是因为,发起狠来的乌鸫,也是相当恐怖,真有点“平头哥”风范。一是谁都不怵,无论是人、猫、狗,还是其他鸟类,都照打不误;二是记仇且战斗意志强烈,一旦惹上乌鸫,将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,连续多日追着你攻击,不打到你彻底认怂,绝不会收兵;三是攻击方式特别,会给人造成严重心理阴影,使身心备受打击。其中令人头疼、也让大家津津乐道的,是其攻击方式。具体来说,有以下两种形式:
(1)空中俯冲攻击。只见一只黑鸟,利剑般从空中俯冲而来,快速掠过你头顶,用鸟爪挠一下头发,或用鸟嘴猛啄。还没等反应过来,黑鸟已拉升而去,准备下一波攻击。遇到这种情况,识相点的,赶紧逃离现场,这样最好。但倘若你不识趣,因此恼羞成怒,和乌鸫正面冲突,那么乌鸫将视你为敌意,会展开另一种形式的进攻,会打到你怀疑人生,陷入噩梦般的绝望。这种方式,就是高空轰炸。
(2)高空粪弹轰炸。如果俯冲攻击没有吓退你,那么乌鸫将化身高空轰炸机,对你进行狂轰滥炸。乌鸫堪称投弹高手,对速度、航向和投弹点的把握十分优秀,命中率非常高。随着乌鸫从高空快速飞来,一颗炸弹也呼啸而至,“啪”的一声,正中头顶。用手一摸,湿湿的、粘粘的,原来是一泡鸟屎!惊不惊奇?意不意外?
被乌鸫鸟屎攻击的玻璃窗(来源:Vangie)
遇到这种情况,你又打算如何去做?选择继续和乌鸫正面硬刚?那么接下来一泡接一泡,劈头盖脸的鸟屎,会轰炸到你怀疑人生。看起来,三十六计走为上才是明智的选择。不过也别高兴太早,乌鸫拥有出色的记忆力、“盯梢”和伏击能力。只要你再次露面,立马一阵狂轰乱炸。躲在家里就安全了?千万别这么想。如果让乌鸫隔着窗户看见你,“啪~啪~啪~”,玻璃很快就会贴满“窗花”,只不过这“花”同样也是鸟屎。
但乌鸫的攻击并不是这样,带有明显季节性特点,本质上是繁殖期的“护巢”行为。系统梳理各地发生的乌鸫攻击事件,即能发现一个明显特征,都出现在春夏季(3-7月)。之所以这样,是因为这是乌鸫的繁殖季节。乌鸫的攻击行为,只是为了保护孩子免受伤害。正是这种强烈的“护子”责任感,让原本胆小如鼠的乌鸫变得勇敢起来。这是典型的“鸟虽胆小,为父母则刚”,这是“为爱而战”,体现的是父爱、母爱的伟大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乌鸫的攻击行为,是令人感动和钦佩的。这显然是“为战而战”的蜜獾所不能比的,将乌鸫称为鸟中“平头哥”,并不妥当。
二是乌鸫过去曾经受到过某类人的伤害,导致其对具有某些特征的人打上标签,遇到即发动攻击。2019年泰州市曾发生过一例事件,两只黑鸟(即乌鸫)总是在相同路段对经过的人攻击,且只攻击穿浅色衣服和骑电动车(自行车)的人。林业局工作人员分析,可能是之前这类人伤害过它们,最终它们迁怒到所有具有这些特征的人身上(即穿浅衣服和骑电动车的)。其实这种现象,在人类身上也很常见。例如某些人曾经被群体的某个人伤害(如教师、医生、警察等),结果就仇视整个群体的人。
那么乌鸫鸟窝的领地范围到底有多大呢?同样以鸫龟先生家中的乌鸫为例,该鸟窝修建在窗外花盆中,距离窗户外沿约20cm左右,飘窗宽度约60cm。以飘窗内沿为起点,向外约80cm即为鸟窝。在这个距离上,即便开着窗户,人在室内活动,对乌鸫也没有任何影响。当人站在飘窗上时(距离鸟窝约50cm),亲鸟通常会飞离鸟窝,站在远处观察,但一般也没有其他反应。一旦越过窗户(即距离鸟窝20cm内),近距离拍摄鸟窝,乌鸫即会发出急促的警报声。也就是说,此时乌鸫认为人已经是个严重威胁。从以上来看,其领地范围并不大,也就是以鸟窝为中心,方圆不到1m的距离。
3、直接驱赶或行为挑衅乌鸫
非繁殖季节,驱赶乌鸫问题不大,吓唬一下即可飞走,乌鸫并不会为此攻击人。但繁殖期的乌鸫非常敏感,直接驱赶只会激化矛盾,带来攻击。如上文提到的向鸫龟先生咨询的朋友,其全家人遭受乌鸫攻击,最初原因即为家中小朋友向着乌鸫大叫,激怒了它;接着又通过敲击窗户的方式,试图吓走它,再次加深矛盾;最终发展到人在阳台和乌鸫对视了一眼,即遭受“鸟屎”攻击。因此,在繁殖季节,应该尽量避免和乌鸫有正面冲突,否则只会激化矛盾,使乌鸫记仇,导致天天被攻击。
4、家中宠物惹祸
实际上,乌鸫在繁殖期攻击更多的是其他动物。例如喜鹊、伯劳等捕食幼鸟的天敌,只要被乌鸫发现进入领地,即会遭受猛烈攻击。而在人和乌鸫的矛盾中,很大一部分也是由家养动物带来,其中常见的是猫和狗。这两种动物,都有爱捕捉小动物的习惯。特别是猫,能爬树、能上墙,走路悄无声息,是天生的捕鸟高手,每年丧身猫口的幼鸟非常多,由此导致猫和鸟成为世仇。所谓“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”,乌鸫对猫有深入骨髓的恨。不管猫有没有冒犯到它,都会习惯性防御或攻击。因此,在乌鸫繁殖季节,最好还是管好自家猫,以免引来乌鸫的攻击。
此外,由于鸟占据“制空权”,实际就算你想那么做,战胜它并不容易。一旦你无法“一击即中”,那么就有可能更加激怒它,会因此招致一大群乌鸫的攻击。想一想,一两只乌鸫的“鸟屎”轰炸,即让你欲哭无泪,如果是四五只,甚至更多,那又是一种什么境地?
四、结语乌鸫在繁殖季节,确实存在攻击行为。但目的是出于“护巢”,是为保护后代而战,与天生好战的蜜獾不同。且乌鸫的攻击,也不是无缘无故的,多数都是我们有意无意侵犯了它的繁殖领地所致,是一种被动的反击,实际并非鸟的错。也不是所有乌鸫都有攻击人的天性,这只是个体偶发事件,没有普遍性。这一切都与生性凶残好斗的蜜獾截然不同,因此将乌鸫称为鸟中“平头哥”,是不恰当的,实质是一种不明真相的污名化。
只要能避免对其繁殖领地产生威胁,一般就不会招致乌鸫攻击。建议避免近距离接触鸟巢,不要破坏鸟巢、掏取幼鸟,不要对乌鸫做出驱赶行为,管理好家中的猫狗等宠物。通过这些做法,基本就可以避免乌鸫的攻击。
一旦遭受到乌鸫的攻击,建议以避让为主。正面冲突只会使乌鸫斗志更强,局面更为糟糕。乌鸫一窝的繁殖期约一个月时间,实际我们通常只要避让一两周即可。等雏鸟离窝后,亲鸟自然也会离开,不再攻击人。
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,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,未作人工编辑处理,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有涉嫌版权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:xsd1821@163.com 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