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鸫是一种广布于我国西北及黄河以南各省区的留鸟,其常见程度,大概只有麻雀才能与之相比。正因为如此,在每年春夏繁殖季节(3-7月份),捡到从树上掉下来的乌鸫雏鸟也是司空见惯。然而并不是每一份“爱心”都值得称道,在捡幼鸟“救助”这件事情上,很多时候我们是“好心办了坏事”。这是因为,一方面并非所有雏鸟都应该捡(或救),错捡(或错救)就是害了它(如出窝学飞的幼鸟);另一方面捡鸟都是偶然行为,很多人之前并没有饲养经验,匆忙之中捡回家通常没几天就养死了。就算侥幸养大了,由于是人饲养出来的,没有任何野外生存经验,放生即为杀生,通常很快就会死掉。没办法,大自然就是这样残酷,人工养大、未经亲鸟训练的雏鸟,根本没有什么竞争力。
然而话虽如此,可总有些朋友不以为然。他们在强烈“爱心”支配下,将本不该救助的雏鸟给捡回了家。由于没有饲养经验,每年因此而被养死的小鸟不在少数,至于生病的则更是常见。今天我们就来谈谈,被(错)救回家的乌鸫雏鸟,应该如何正确饲养,以减少生病或死亡问题,供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。
一、乌鸫雏鸟的分类及人工救助策略乌鸫雏鸟在亲鸟抚养下,生长速度非常快,出壳15天后即可离窝学飞。据此,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分为两类。一是出壳15天以内的,还没有飞行能力,需要一直呆在鸟窝里生活,可以称为窝雏;二是出壳15天后,具备了初步飞行能力,开始离窝生活,此时可称为飞雏(即学飞阶段的雏鸟)。区分出了窝雏和飞雏后,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来考虑是否需要救助掉到树下的乌鸫雏鸟了。
乌鸫窝雏
窝雏由于要依靠鸟窝生活,掉到树下都是被迫的。例如,可能是因为鸟窝过于拥挤而被其他雏鸟挤掉,或因狂风暴雨等被吹落下来。不管是什么原因掉下来的,窝雏并不具备生存能力,没人救助的话很快就会死掉。因此,窝雏是需要人为救助的,但最好的救助方法并不是直接捡回家。如果检查没有明显伤口,条件许可的话,最好能重新送回鸟窝,次之是送到鸟类专业救助机构,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时,才可以捡回我们家中饲养、救助。
除了蚯蚓外,如果想给雏鸟补充肉食,建议可以选用菜青虫、蟋蟀、蝗虫等野外能捉到的食物;也可以选择鲜活的淡水小鱼虾,将其捏成肉泥喂食即可。鱼虾肉高蛋白、低脂肪,容易消化,不会出现“上火”现象,可以长期饲喂。
但飞雏就不同了,虽然还不会自己吃食,但对人的警惕性高,一般不会主动乞食。捡到这样的鸟,喂食相对麻烦些。幼鸟不会主动张嘴乞食,放食物在旁边自己又不会吃,常常会因此而活活饿死。遇到这种情况,如果鸟没有受伤,最好是在哪里捡的就尽快送回哪里去,亲鸟自会照顾幼鸟。如果执意要留下饲养,那么就只能扒开嘴强制填喂,一般一两天后,基本就能主动开口乞食(如仍不乞食,就要一直填喂下去,直至死亡或会自己吃食)。
三、乌鸫雏鸟人工饲养中常见问题(疾病)与解决方法与其他鸟类相比,乌鸫雏鸟较为皮实,不容易生病。但很多朋友捡鸟“救助”基本都是临时起意,并不具备相应的饲养经验。在这种情况下,容易因饲养不当造成雏鸟生病,甚至死亡。总结起来,人工饲养乌鸫雏鸟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(1)保温不善致使雏鸟冻死
飞雏羽毛已经长出,一般不怕冷。但窝雏,特别是身体没有羽毛或刚长出羽毛不久的,非常怕冷。一旦做不好保温工作,雏鸟很可能就会生病或死亡。一般来说,鸟类体温偏高,约为40℃左右,拿在手中可明显感觉到暖热。如果用手感觉不到温度,或明显见到雏鸟身体发抖,那么就说明温度偏低,需要做好保暖。
窝雏无法站立,要借助鸟窝生活。建议用碗状容器,例如小碗、纸盒、小花盆等,做一个人工鸟窝,让鸟趴在里面。之所以这样做,是考虑到雏鸟腿脚生长发育的需要。窝雏阶段的雏鸟,腿脚无法支撑身体站立,趴在窝里更有利于腿脚发育。如果将雏鸟直接养在平坦的容器内,后期容易导致腿脚发育畸形,甚至无法站立。同时,人工鸟窝也有助于保温,周边可用废旧布料等填充,晚间可以用布覆盖保暖。有些朋友喜欢将雏鸟养在电热毯上,以此来保温,此时应注意不可过于干燥(湿度要在50-60%以上)。过于干热的环境,轻则使鸟皮肤干裂,羽毛无法正常生长,重则可能会因脱水而死亡。
(2)因缺水而使雏鸟渴死
雏鸟体内水分的来源是食物,渴了也不会自己喝水。如果食料过干,就可能产生缺水现象,特别是天气较炎热时。处于缺水状态的雏鸟一般没有精神,头耷拉着,眼睛紧闭,也不再张嘴乞食,就如同快要死了一般。很多朋友不明白个中缘由,以为鸟是生病了,于是开始找各种药给鸟吃。折腾之下,雏鸟可能很快就死了。其实遇到这种情况,发现及时的话,紧急喂水通常就可缓解症状。但若发现不及时,或发现了但处理失当(当生病来治),雏鸟很可能就直接渴死了。
为了避免乌鸫雏鸟因缺水而渴死,解决方法也十分简单,建议在每次喂食前,先用干净的毛笔、无针头注射器或手指等,先喂两三滴水,然后再给食物即可。
(3)饲喂不及时而饿死
乌鸫雏鸟生长迅速,出壳15天即开始离窝学飞,在此之前每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,这需要大量食物作为前提。自然状态下,从天亮到天黑,亲鸟几乎一刻不停歇的去寻找食物喂食雏鸟。人工饲养下,每隔30分钟左右就要喂食一次,每日至少要喂食8次以上,才能保证雏鸟正常生长。虽然一天早中晚喂食三次,也不能说一定就不能养活,但喂食次数少,雏鸟通常会营养不良,生长状况很差,体质弱,容易生病和死亡,这也就是很多朋友反映“养着养着就死了”的原因。
②腿脚瘫痪:人工饲养下,造成雏鸟瘫痪的原因,主要有三点。一是如上文所述,没有使用人工鸟窝饲养窝雏,致使腿脚发育畸形;二是雏鸟不再趴窝后,没有及时上架,站杠时间过晚,导致脚爪发育畸形;三是营养不良,导致缺乏钙质、微量元素或维生素D。以上这些因素,都有可能使鸟站不起来。
解决方法是窝雏要放在人工鸟窝里养,飞雏要及时上架。同时要保证食物营养充足,饲喂及时,早晚阳光不强烈时建议给雏鸟晒晒太阳。如果已经出现瘫痪站不起来的症状,建议在食料中添加煮熟的鸡蛋黄、蚯蚓和新鲜淡水小鱼虾肉泥,并用西红柿汁拌食,一般连喂一两周即可重新站立起来。
幼鸟喂食高蛋白、高脂肪食物,容易上火
⑤拉稀(拉肚子):雏鸟饲养过程中,拉稀也是一种常见现象,但并不一定就是病态。造成雏鸟拉稀的原因,其一可能与食物改变过大有关,如突然换食就可能会出现拉稀。一般建议换食要循序渐进,在旧食料的基础上,逐渐加大新料的含量,直至完全改为新料。其二喂食不新鲜或变质的食物,也可能会造成雏鸟拉肚子。食料最好是现拌现喂,至少要上下午各拌食一次,以防变质影响雏鸟健康。很多朋友有将吃不完的食料放入冰箱冷藏的习惯,但再次饲喂时如果没有缓温,直接将冷食喂给雏鸟,也容易造成拉稀,需要恢复到室温再喂。其三保温不善,致使雏鸟受凉,也容易出现拉稀现象,特别是窝雏要做好保温。
雏鸟出现拉稀时,注意观察精神状况。如果吃食、精神状况和活动正常,就没有必要过度担心,一般无需用药,继续观察即可。如果出现了精神萎靡、食欲不振现象,此时一般为病态,考虑为肠炎。可有针对性的喂食肠道消炎药,症状轻微时也可以给雏鸟喂食大蒜水(将大蒜捣碎后泡水,取澄清液给雏鸟滴服,或拌入食料喂食),其原理是利用大蒜中所含有的大蒜素杀虫、杀菌作用。
四、结语本文虽然谈论的是乌鸫雏鸟的救助问题,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,都不建议人为救助,或者说不救助其实更好,特别是那些抱着“养几天再放生”、“等会飞了就放生”等心态的“救助”。乌鸫雏鸟出壳15天后就会飞,但至少要在出壳30天后才会自己吃食。也就是说,亲鸟在雏鸟会飞后还要继续喂食两三周的时间。因此,“养几天”、“会飞了”就放生,也就是放的时候是活的,不久就会饿死,因为它不会自己吃食。
更为重要的是,出窝学飞至离开父母独立生存,这短短的几周时间,是鸟生中唯一的一次受到系统野外生存训练的时期。亲鸟在这段时间内,要教会雏鸟飞行、觅食、寻找水源、躲避危险和天敌等各方面的生存技能。即便是这样,雏鸟第一年的死亡率依然非常高。而人除了能提供给雏鸟食物,其他的什么都做不了,养出来的只能是“傻鸟”,放生以后,大部分会因为没有生存技能而死亡。
死在路边的一只乌鸫雏鸟(飞雏)
所以,鸟真不能随便捡,切莫让自己的爱心害了鸟。对于控制不住自己的“爱心”,执意要将雏鸟捡回家的那些朋友们,建议捡了就要对鸟负责,如果没有专业救助机构收养,那么就作为宠物鸟饲养吧,负责它一生的口粮。如果想放生的话,建议至少要养一个月以上,等雏鸟完全会自己吃食了再放生。而且放生的环境也有要求,不是说从阳台上直接抛出去完事。最好是能选择有乌鸫出没,周边有树林和水体的地方,这样放生以后,雏鸟可以向野外的乌鸫学习生存技能,活下去的几率会更大一些。
鸫龟先生,分享简单靠谱的乌鸫、乌龟和原生鱼实操饲养经验与心得体会,欢迎关注。
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,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,未作人工编辑处理,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有涉嫌版权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:xsd1821@163.com 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